开山是何年

发表时间:2014-11-04
 
    位于秦岭南麓的塔云山,距镇安县城西35公里,早以“金顶刺青天,松海云雾间”而驰名秦、鄂、川、豫等周边地区。险绝、奇特、秀美、壮观、神异,自然风光绚丽多彩,美不胜收。当然,更引人入胜的是它绵延500余年的道教渊源。那些经过几百年风雨侵蚀的道教古建筑群至今依然完好坚固,一馆、一塔、一庙、一堂、九殿,尾随着金顶随形就势而造,原古质朴,折射出道教清净无为、道法自然的风骨。2003年,塔云山被省政府正式确定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。
    走进人文厚重的塔云山,除了领略塔云山的无限风光外,恐怕我们更感兴趣的则是:塔云山这座道教名山到底始建于何年,之后又曾经过怎样的历史变迁呢?
镇安县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唐万岁元年(696)始设安业县,明景泰三年(1452)改为镇安县。镇安县历史上大的修志就有五次:清雍正四年(1726)修《镇安县志》、乾隆十八年(1753)修《镇安县志》(聂志)、光绪三十四年(1908)修《镇安乡土志》、民国十五年(1926)修《重修镇安县志》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编撰《镇安县志》。我们要了解塔云山的历史渊源,必先在志书上查证。民国十五年(1926)的《重修镇安县志》对塔云山有了最早的记载:“山巅庙数十间,明万历丁酉年创修,殿堂楼阁至今犹昔,视为仙境。”这段记载文字不多,但对塔云山的规模以及开山时间还是说得明明白白,即这个位于山巅有庙数十间的神仙之地,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(1597)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编镇安县志,继承了这一说法。在卷十七第二章“名胜”里这样介绍塔云山:“……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五年(1597),清代和民国皆有增修。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”。  
    除了志书,我们要了解塔云山历史另一途径就是去考证塔云山遗存的大量文物。遗憾的是许多文物在“ 文革”以及以前的多次政治运动中被“破四旧”毁于一旦,而留存下的五六十通石碑要么残缺不全,文字有首无尾;要么被岁月的日曝雨淋所风化,字迹极难辨认。但有一口小钟则幸免于难,它虽被岁月的烟熏火燎变成漆黑,但上面当年镌刻的文字却依然清晰可辨。那口高25cm,口径18cm的小钟至今牢固地挂在金顶中央,默默地伴随着万丈绝顶上的神仙,上面镌刻:万历二十八年四月造。明万历二十八年即公元1660年。那么,金顶就应该是1660年建成的吗?为什么与志书所言相差三年呢?有人推断,修这样艰险而坚固的工程至少需要3年,县志中记载的1597年有可能是开工的时间,而钟磬上记载的1600年大抵是这座鬼斧神工的绝顶道观大功告成的年份。两者可相互印证,并无大的矛盾。
然而,随着时空的推移以及国家对文物保护的日益重视,进入新的世纪以来,又有新的发现。据当地老者说:塔云山大殿原挂着大小两口铁钟。大钟的钟口比头号锅口还大,敲起来声震数里,上世纪60年代大炼钢铁时毁掉了,幸好其中一口较小的钟由于当地一所小学要用它当铃敲,才没被销毁。这口钟现已被抢救回来挂在大殿顶部的中央,高50cm,口径43cm,钟钮铸为龙头型,钟口则如葵花瓣状,颇有艺术观赏价值。上面记载的年代更远,铸造时间为明代嘉靖六年(1527)十一月。这口钟铸造的时间,将县志记载“塔云山创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(1597)”的历史,一下向前推了70多年,大约为明正德年间,即公元1505年到1521年间。这是堪称塔云山目前文字记载最早的文物瑰宝,钟身镌刻四格文字,记着三、四十位功德者的尊姓大名。镇安县文物研究爱好者、原文化局局长邢显博先生考证则认为:如果再按钟上“开山历代宗师”句进行推断,在造钟之前山上就曾历多位宗师主持,那么,塔云山开山时间自然更早了!明宣德年间(1426-1436)是明朝道教最盛之时,道教在全国各地呈现蓬勃的燎原之势,在朝廷大兴土木建造武当山之时,距湖北武当山不远的镇安县不可能不受到很大的影响。于是,周边百姓选中这个地貌奇特形似宝塔的好地方,倾心竭力修建了塔云山金顶等建筑。这种说法在没有新的确凿考证前也不无道理。


地址:陕西省镇安县柴坪镇 邮编:711500 办公室电话:18891593333 景区:18891592222 E-mail:zatys@126.com
Copyright © 2010-2014 陕西塔云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